新闻中心
警惕免费追款骗局新套路 多起典型案例曝光揭露诈骗手法与防范要点
发布日期:2025-04-06 19:38:49 点击次数:137

警惕免费追款骗局新套路 多起典型案例曝光揭露诈骗手法与防范要点

一、新型追款诈骗套路与典型案例

1. 冒充执法人员或网警

  • 手法:骗子通过伪造、立案文件等,谎称可在线追回被骗资金,甚至威胁受害者配合转账。
  • 案例:深圳网民被冒充警察的骗子要求加入“咨询群”,以验证身份为由骗取验证码,最终导致二次转账损失。另有留学生遭遇“网警”称需缴纳保证金拦截资金,实则进一步骗取钱财。
  • 2. 虚假法务公司或“专业追款团队”

  • 手法:以“无需手续”“超快回款”为诱饵,收取咨询费或佣金后失联。
  • 案例:刘女士被骗后,被“法务公司”以追款为由骗取600元咨询费,对方仅提供模板文件后消失。泸州某团伙伪造法律文件,通过非法获取个人信息实施诈骗。
  • 3. 清退回款陷阱

  • 手法:宣称可帮助追回P2P、投资理财等损失,要求预缴解冻金、手续费等。
  • 案例:王女士被骗8万元后,假“律师”以追款需15%佣金为由再次骗取钱财。另有诈骗分子以“包装流水”为名,诱导受害者协助洗钱。
  • 4. 冒充平台客服或技术专家

  • 手法:谎称“系统漏洞”“后台拦截”,诱导受害者配合操作转账。
  • 案例:留学生小唐因航班改签信息泄露,被“安全专家”以隐私保护为名骗取保证金。
  • 二、诈骗核心特征

    1. 利用心理弱点:针对受害者急于挽回损失、羞于报警或信息盲区,制造紧迫感(如“限时处理”“影响征信”)。

    2. 伪造权威身份:冒用警察、律师、黑客等身份,通过话术和假文件增强可信度。

    3. 多环节诱导:从初步接触→伪造证据→威胁施压→资金转移,形成完整诈骗链。

    三、防范要点与应对措施

    1. 警惕“免费追款”承诺

  • 原则:任何要求预付费用、验证资金或提供密码的“追款服务”均为诈骗。
  • 行动:通过官方渠道(如110、银行客服)核实信息,勿轻信网络广告或陌生电话。
  • 2. 核实身份与资质

  • 执法人员:公安机关不会通过电话、网络办案,更不会索要验证码或要求转账。
  • 法务机构:查验公司营业执照、律师执业证,通过司法部门官网验证资质。
  • 3. 保护个人信息与账户安全

  • 不泄露:拒绝提供身份证、银行卡、验证码等敏感信息。
  • 定期核查:通过“一证通查”小程序核验名下电话卡,及时注销可疑账户。
  • 4. 及时报警与联合行动

  • 止损:发现被骗后立即报警,冻结账户,保留转账记录、聊天截图等证据。
  • 协同维权:联系工商部门(12315)或反诈中心,必要时由警方陪同协商退款。
  • 5. 提高防诈意识

  • 案例学习:关注官方发布的诈骗预警(如驻外使领馆、公安部通报)。
  • 家庭沟通:向亲友普及防诈知识,尤其提醒老年人防范“免费服务”类骗局。
  • 四、遭遇诈骗后的补救步骤

    1. 立即报警:提供完整证据链,配合警方立案调查。

    2. 冻结账户:通过银行紧急止付,减少资金损失。

    3. 联合施压:若涉及线下门店诈骗,可携朋友或执法人员到场要求退款。

    4. 举报平台:通过12321网络不良信息平台举报诈骗账号与链接。

    总结:追款骗局本质是利用受害者“病急乱投医”的心理实施二次诈骗。牢记“三不原则”——不轻信、不转账、不泄露,通过正规法律途径维权,才能最大限度减少损失。

    友情链接: